发布于 2017-03-21 10:11
101 楼
康定广场一瞥 下午4点半就到康定了,入住康定宾馆旁边的择珠客栈。闲着没事,就到康定的中心广场去转转。康定作为甘孜州的首府,又交通方便,发展自然快很多,但同时城市化和汉化得也比较厉害。在广场看到的促销活动、儿童游乐项目,跟一般中小城市也差不多了,很难看到我们想要的那种质朴的藏地风情了,这是康定与甘孜其它县城最大的区别。 |
D2:7月18日,成都——康定,回味雅安鱼 8:30从成都出发,路况比想象的要好。因为这条路已经走过好多次了,对沿途的风景无动于衷,不知不觉就在车上睡着了。醒来是,车子已经穿过了二郎山隧道,停在路边的一家鱼馆午饭,此时是中午12点。这一带最出名的是雅安鱼,很想品尝一下又不好意思开口。没想到川藏队的三郎杨初队长从鱼池中捞出一条6斤多的鲢鱼,要给我们做鱼火锅。这条鱼真大,看见时都吓我一跳,但心里却是非常的暗爽!。 等待的时间是慢长的,有半小时之久吧,但再长也是值得的。三大盘鲢鱼火锅,一会就全消灭掉了,那味道至今还回味无穷!从那一刻起,我就发现我们这支11人的队伍特别能吃,并且把这种优良传统一直保持到登山活动结束。之后每到一个地方吃饭,基本都是上一盘光一盘,连那几个川藏队的协作都看傻了眼。这是不是我们11人最终能够全部登顶的原因之一呢? |
D1:7月17日,深圳——成都,复杂的加减法&黄光裕真相 出发前两天就开始在家里打包了,又是一次复杂的加减法。一想到是去登6000米的雪山,就想多带点衣服,特别是厚一些的衣服,因为前几次登雪山早上走路的时候都觉得特别的冷。但一想到睡袋、衣服、食品、药品、相机这些东西都是要自己背的,又不得不一点一点的删减,反正相机和摄象机是肯定不能减的,那只好在衣服和食品上做文章了,最后自己带的食品就只剩一袋葡萄糖和两小袋巧克力了,依我的经验在山上是不想吃东西的,每次带的能量棒基本又原封不动的带回来了。出门前习惯性的称了下重量,体重78公斤,两个包加一起25公斤。期望回来的时候能减5公斤左右吧。 上午还在单位上班,但早已心不在焉了。11点回家拿行李,然后去南山接相守,中午几个就近的朋友一起吃饭,算是为我们送行吧。参加的有野人,阿牛,兰儿,天马,相守太太守望和我女儿小葱。 3:50的飞机晚到5点起飞。闲得无聊,就在机场书店买了一本《黄光裕真相》翻看。看了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潮州人在短短几年中就混成中国首富的传奇经历,你不得不由衷的佩服。从他身上也说明一个问题和现象,在中国,财富的积累与受教育的程度关系不大,而与人的胆量有很大关系。套用大跃进时代的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当然,对于玩户外的人而言,还是胆子小一点好。胆子太大,就不是坐班房的问题了,而是要丢性命的。 晚上8点到达位于成都盛世草堂的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办公室,交钱,办手续,签协议,买保险,同意极星公司无偿使用我们登山过程中的肖像权,一切都是形式,但都是必须走的过场。 因为飞机晚点而错过了川藏队为我们准备的晚宴,我和相守就去附近的小餐馆宵夜。在成都是不愁吃不饱的,但我也开始注意饮食习惯了,尽量少吃辣的,一怕上火,二怕拉肚子。 金满堂酒店貌似不错,但那晚刚好停了冷水,我们只好用滚烫的热水冲凉,差一点把皮肤烫伤,只好草草收场,躺在床上继续看《黄光裕真相》 出发前的我 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的办公室,坐在那儿的是漂亮的麦朵(苏拉的女朋友) |
GPS轨迹图和行程记录 此GPS轨迹由好友与天相守制作,在此表示感谢! 实际攀登天数5天,7月22日---26日。具体如下: 7月20日,15:40到达位于新路海的大本营(海拔4050米)。 7月21日,大本营适应性训练,基本操作技术讲解。 7月22日,大本营(4050米)——C1(4850米),负重15公斤徒步5小时。 7月23日,C1(4850米)——C2(5350米),负重徒步5个半小时。 7月24日,C2(5350米)——C3(5585米),负重徒步3小时。 7月25日,C3(5585米)——顶峰(6168米)——C3(5585米),轻装徒步12小时。 7月26日,C3(5585米)——C2(5350米)——C1(4850米)——大本营(4050米),负重徒步6小时。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攀登路线。 7月22日大本营——C1的攀登路线(红色部分) 7月23日C1——C2的攀登路线(蓝色部分) 7月24日C2——C3的攀登路线(黑色部分) 7月25日C3——登顶——C3的攀登路线(黄色部分),上山和下山略有不同。 7月26日,C3——C2——C1——大本营的下撤路线(粉红色部分)。 | |
雀儿山攀登注意事项 像雀儿山这种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型雪山,我只登了一次,并且也算是侥幸登顶,当然是没有什么资格来写攻略的。这里,仅把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1、复杂地形。雀儿山有无数的冰裂缝,有些还很大很深,并且每年都在变化,要想顺利登顶就必须请熟悉线路的向导带路。很多登山队伍无功而反就是因为找不到登山的路线或者绕不过冰裂缝。 2、体力要求。因为雀儿山的攀登落差有2000多米(从4000多到6000多),攀登周期也在5天以上,而且要自己背负一些装备,所以,对队员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3、高原反应。从大本营(4050米)开始,就会有队员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多花一点时间适应就可以了。我们B组11人都没有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但A组9人中有2人下撤,新加坡4人多适应了1天还是有两人下撤,前一支队伍(晕晕狼队)12人中有4人下撤,都是因为高原反应。 4、多变天气。7月份是雨季,几乎每天都要下雨,并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是什么天气,因为变化太快。所以,防水和备用的衣服非常重要。因为温度不是太低又经常下雨,冲锋衣比羽绒服更好使一些。好在我们的MARMOT帐篷质量不错,基本可以保证在帐篷中是暖和的。 5、高山协作。我们这次选择的是川藏高山向导协作队,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一是他们的协作都非常熟悉路线,每个人都可以单兵作战;二是他们的服务也非常好,下雨的时候我们只需呆在帐篷中,开水和快餐食品都有人送到帐篷中;三是他们的营地建得不错,特别是 MARMOT的4人帐和3人帐,内空很大,防水透气,睡在里面很安逸;四是他们的修路能力,危险的地方都能提前或快速把路修好,保证我们顺利等顶。 最困难的冲顶之路,从6043米到6168米,需要冰坡行走和70度斜坡横切,中间要过几个保护点,约1小时左右。 |
雀儿山登山活动 雀儿山第一次是1988年中日联合登山队首登,当时共用时近三个月。第二次是1997年英国人登顶,其中Mick Fowler是获得2002年度的Piolet D'Or(Golden Ice Axe)(也被称为登山奥斯卡)奖的队员,可以说是世界顶尖级登山家。第三次攀登是2002年8月两个韩国人登顶。第四次是2003年7月成都刃脊探险登山队成功登顶六人。20多年来有其它各类登山队达二十余支都未能成功。 雀儿山登山季节一般在每年的4、5、6月或9、10月。 进山路线:从成都沿川藏公路经康定、东俄洛后北上,经道孚、炉霍、甘孜、玉隆区(新路海)再下,全程868公里。过新路海便到达雀儿山主峰北麓、新路海南畔,海拔4000米的登山大本营。 2009年7月,又有两支队伍(川藏队和晕晕狼)共36人攀登雀儿山,最终只有13人成功登顶。 丰富的冰川,巨大的冰裂缝是雀儿山的一大特色。 | |
毕竟是藏地嘛,喇嘛还是可以见到一些的,只是相对较少。
这两个老外的打扮很显眼。